荔枝
戴叔伦〔唐代〕
红颗真珠诚可爱,白须太守亦何痴。
十年结子知谁在,自向中庭种荔枝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一颗颗红红的圆似珍珠的荔枝非常可爱,这位白胡子的太守是多么痴心啊。
十年后荔枝树结果时,也不知道是谁在这儿任职太守,但是他仍旧愿意在园中种下一颗颗荔枝树。
注释
亦何:何其;多么。
简析
《荔枝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首句写荔枝的形态,圆润可爱、鲜美诱人;次句“白须太守”是诗人自己,并问为何对种植荔枝如此痴迷;后两句遥想未来,荔枝树需要十年才能结果,但十年之后,可能已是他人就任。尽管未来充满不确定性,但自己还是愿意植下荔枝树。这首诗表面写荔枝,表达诗人对荔枝的赏爱;抑或以荔枝喻当地人民,表示即使多年后自己不再此地就仕,如今也愿意为民出力、造福于民。
戴叔伦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常州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 286篇诗文 52条名句
酬张少府
王维〔唐代〕
晚年唯好静,万事不关心。(唯 一作:惟)
自顾无长策,空知返旧林。
松风吹解带,山月照弹琴。
君问穷通理,渔歌入浦深。
从军行七首
王昌龄〔唐代〕
烽火城西百尺楼,黄昏独坐海风秋。(独坐 一作:独上)
更吹羌笛关山月,无那金闺万里愁。
琵琶起舞换新声,总是关山旧别情。
撩乱边愁听不尽,高高秋月照长城。
关城榆叶早疏黄,日暮云沙古战场。
表请回军掩尘骨,莫教兵士哭龙荒。
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大漠风尘日色昏,红旗半卷出辕门。
前军夜战洮河北,已报生擒吐谷浑。
胡瓶落膊紫薄汗,碎叶城西秋月团。
明敕星驰封宝剑,辞君一夜取楼兰。
玉门山嶂几千重,山北山南总是烽。
人依远戍须看火,马踏深山不见踪。